close

【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】12月9日新竹司馬庫斯部落聯外道路上發生中型巴士墜谷意外,造成13人死亡,事後從中央到地方民意代表、官員都呼籲檢討,要求防範悲劇再度發生。對於山區道路整修相關意見,長年帶團旅遊部落的導遊瓦旦‧拉必說,山路的寬窄與安全沒有絕對關係。



拓寬埋下坍塌種

司馬庫斯墜谷意外,交通部頓成眾矢之的,各地鄉鎮也反映路況不佳、需要修繕,要求中央與地方政府重視。無私協助救援以及處理後續事宜的司馬庫斯部落族人被媒體稱為「最懂山的人」,網路上也引起話題,探討事發原因。

原住民籍導遊瓦旦‧拉必說,有部分意見認為,包括司馬庫斯聯外道路在內,許多通往山區部落、偏鄉的公路,都是因為路面太窄小,所以行駛時險象環生。他反問:「相較之下阿里山公路、蘇花公路寬得多,高速公路更寬,但意外頻傳,顯示出事原因,不以道路寬窄來決定。」

道路拓寬有哪些好處與壞處?車速快、免受塞車之苦,但在沒有妥善規劃或不適合之處硬開路,對環境造成相較之下更大的破壞,也埋下道路毀損坍塌的主因;養護道路與拓寬山路,不能混雜在安全議題裡檢討。瓦旦‧拉必擔心的是,因司馬庫斯外發生車禍,相關單位隨即對台灣山路「大整形」,把低度開發、較安全的道路,施工改造成寬大卻暗藏危機的道路。

為符年資壞車體

瓦旦‧拉必提到,法規規定許可的上路遊覽車是看「年資」而非「車體內容」,但「真正的好車,如早期全車原裝進口的客運和巴士,即使車齡超過1、20歲,仍然是安全上路的車。」他解釋,以交通部目前規定,國內大型遊覽車5年、陸客搭的10年車年限為例,「就算是一般家用的車,怎有可能開個幾年就換車,或是開幾年就壞掉非換不可?」

為了符合法規,瓦旦‧拉必說,許多遊覽車業者在降低成本、符合客人對新車美觀的要求、合法原則下,幾乎都採用「底盤進口、車體台製」,成本與原裝進口車落差高達千萬。瓦旦‧拉必說,為了符合法令規範的年限,業者改採用化學纖維打造車體,「出車禍時,才有車體裂解的狀況,如果真的是『鐵包人』,可能還可以降低傷亡。」他建議政府得通盤檢討國內旅遊法規,不要又到出事後再來互相推諉。

文章來源: 台灣立報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醫美產業報導 的頭像
    醫美產業報導

    醫美產業報導

    醫美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